2012年12月20日 星期四

著作權聲明

有關本網站之文字與圖片皆為陳信甫個人創作(另有註明者除外),包括主題名稱(林口野步森林)與主題說明文字(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啟發城市與自然的想像!),皆保留一切權利。另有關本人以此為題製作的相關電腦簡報,非經許可不得播放,更不得改名、盜名、改作、重製等侵犯著作權之行為。不論是個人或公益所需,請務必來信徵詢,獲得同意後才能取得合法授權。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從野步森林邁向野步城鄉!

陳信甫

各位朋友,個人從三年前提出倡議並進而提案執行林口野步森林的實驗計畫以來,持續記錄了工作過程中的自然觀察、自然書寫與攝影、活動與計畫論述。隨著第二個年度社區規劃師駐地工作補助計畫的完成,此地也要告一段落了。接下來要從野步森林擴展到城鄉發展的生態向度,未來即使有關林口的書寫也一併歸類在新部落格。新部落格取名為邁向野步城鄉,指出在地球生態危機下城市與鄉村發展在生態觀或地球觀的侷限與危機,Wild Urbanism 則是個人多年體察與思索後所提出的專業實踐路線。新部落格網址如下:

邁向野步城鄉
http://wildurbanism.blogspot.tw/



2012年10月4日 星期四

野步森林之歌 2009~201? Video

城市從自然的灰燼中誕生
大自然復從(人類的)荒怠中甦醒
我們的心不再荒蕪
多麼狂野的生命
帶領我們走出城市與自然對立的囚牢

謹以此片紀念即將在2017世大運選手村推土機的鋼鐡履帶下消逝的林口野步森林,但是我們共同擁有的時光與回憶不曾遺忘!

策劃製作:野步社區工作室
攝影、文字與編導:陳信甫


秋殤!野步森林 Video

林口野步森林不是政府機關土地清冊裏沒有生命的筆跡與數字,也不是由成群無用的雜木所組成的無用雜木林可以任意砍伐。30年來,大自然在此重生,孕育了豐富的生命與地景。三年來,人們在此地與自然重逢進而相戀,這部簡單的短片是由一群樂與自然交友的人們與野生朋友共同寫作的愛戀故事。謹以此片追思已遭鋸刑的山黃麻,另預先哀悼因2017世大運選手村的興建而將遭受台北市政府砍伐盡淨之野步森林裏所有的野生朋友們。

失去機會的不只是森林裏的野生朋友們,也包括我們自己:失去了一個反省個人、社會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契機,失去了一個重新想像城市與自然的機會!

策劃製作:野步社區工作室
攝影、文字與編導:陳信甫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不只是「要綠地」,更要有豐富的生命!

文圖/陳信甫

「守護林口野步森林,催生環境學習中心」的籲求,並不是為了提供更多專為人們遊憩而低度生態視野如大安森林公園之類的大型都市公園,即使這類大型公園看起來綠綠的,與健康而生物豐度良好的生態系統相較之下,卻如同一片生態荒原。林口野步森林在城市中的意義,是為了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並激發城市與自然的想像,因而是一個培養城市居民生態觀的啟蒙之地!



2012年4月12日 星期四

[新聞稿]反對2017世大運選手村扼殺野步森林記者會

「綠建築」與「人工造林」不是砍樹、滅森林、毀生態的救贖!

發起團體:林口野步森林之友
新聞連絡人:林口野步森林之友召集人/陳信甫

******
被砍掉的樹、被摧毀的山林家園......
變成一座座高樓大廈,
那些不斷在每個角落發生的不是故事,而是現實。
想過嗎?我們要怎麼跟孩子解釋這個世界?
《再見小樹林》格林文化

不是故事,是一再上演的生態毀滅記

砍樹、滅森林、毀生態以成就高樓大廈,這不只是故事,而是又將發生在眼前的現實。因為台北市政府為主辦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預定於林口區興建16~20公頃的選手村,選址之處包括一片面積五公頃,位於林口高中西側,歷經廿年自然演替已發展成森林生態系的林口野步森林。當電鋸、挖土機、推土機和卡車聯手剷平這片野生朋友們的生態家園之際,「我們要怎樣跟孩子解釋這個世界?」對於城市、對於地球、對於未來,我們這一代要選擇留下資產或是負債呢?



[採訪通知]反對2017世大運選手村扼殺野步森林記者會


發起團體:林口野步森林之友
新聞連絡人:林口野步森林之友召集人/陳信甫

台北市政府為舉辦2017年世界大學運動會,選址新北市林口區16公頃國宅用地,預計採取BOT方式興建選手村;十七天賽會結束後,則轉為合宜住宅出售。這幾塊土地雖然是四十年前所發佈都市計畫中的國宅用地,但是經過市民多年來的使用與發現,已產生可貴而動人的價值。林口地方團體早先已從在地生活的角度,表達反對將運動公園(含棒球場)等市民日常休閒綠地開發為選手村的意見。

本次記者會搶救的是另一塊台北市政府和體委會視而不見的自然生態,位於林口高中旁的野步森林,面積為五公頃。此片土地歷經多年來的自然演替已成為一片3公頃以上的自然森林,超過110種以上自然生長的野生植物(上千株的野生樹木)、60種以上的蝴蝶、5種蛙類與多種的昆蟲與動物。經過草根團體兩年半以來合作經營與維護,看似平凡的荒地卻為城市和市民帶來意想不到的生態啟示。